公告版位
離騷

金聖歎所稱的天下"六大才子書"?

金聖歎所稱的天下"六大才子書"除了水滸傳以外

還有哪五本書?
六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 (金聖歎)莊子--莊子

離騷--屈原

史記--司馬遷杜詩--杜甫

水滸傳--施耐庵

西廂記--王實甫

文章標籤

qaz10140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騷

幽蘭象徵什麼

幽蘭象徵什麼??古文中有常提到幽蘭嗎?
1。

生於幽谷的蘭花。

楚辭˙屈原˙離騷:時曖曖其將罷兮

結幽蘭而延佇。

文 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鳳不及棲

龍不暇伏

谷無幽蘭

嶺無亭菊。

2。

現存最早的琴曲譜。

為唐人手鈔的卷子。

譜前記此曲傳自南朝梁丘明。

以碣 石調表現

全名為碣石調幽蘭。

參考資料 ...

文章標籤

qaz10140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騷

請幫我翻譯﹎﹎屈原的《離騷》中一段

為何屈原要將自己比為"香草美人"呢?我在知識+查了蠻久的

但是發現有好多種的說法‧‧‧‧‧‧最扯的是

還有資料說"屈原是同性戀"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請國文實力堅強的人幫我解惑好嗎

謝謝~~也請你幫我翻譯以下這一段好嗎??感激不盡了。

女嬃之嬋媛兮

申申其詈予

曰:“鯀婞直以亡身兮

終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

紛獨有此姱節?薋菉葹以盈室兮

判獨離而不服。

”衆不可戶說兮

孰雲察餘之中情?世並舉而好朋兮

夫何煢獨而不予聽?依前聖以節中兮

喟憑心而曆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

就重華而陳詞:啟《九辨》與《九歌》兮

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以圖後兮

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遊以佚畋兮

又好射夫封狐。

固亂流其鮮終兮

浞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服強圉兮

縱欲而不忍。

日康娛而自忘兮

厥首用夫顛隕。

夏桀之常違兮

乃遂焉而逢殃。

後辛之菹醢兮

殷宗用而不長。

湯、禹儼而祗敬兮

周論道而莫差。

舉賢才而授能兮

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

覽民德焉錯輔。

夫維聖哲以茂行兮

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後兮

相觀民之計極。

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

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

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鬱邑兮

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

霑餘襟之浪浪。

如果有全文翻譯的人

麻煩寄給我好嗎>>謝謝。

我是一個對國文非常有興趣的國中生

因為很想要多閱讀一些古文

可是又有一些實在是太難的真的很頭痛~~
42我是古帝顓頊的後代啊

偉大的先父名叫伯庸。

太歲在寅那年

正當新正之月啊

又恰是庚寅之日我在世上降生。

父親細看我初生的姿態啊

一開頭就賜我以美名。

為我取名叫正則啊

又取了字號叫靈均。

我既有這麼多內在的美德啊

又外加優越的才能。

身披香草江離和幽雅的白芷啊

還編結秋蘭作為佩帶更加芳馨。

43時光飛快

我似乎要來不及啊

心裏總怕歲月流逝不把我等待。

清晨摘取山坡上的香木蘭啊

傍晚又把經冬不枯的香草來採。

日月飛馳不停留啊

春去秋來輪迴替代。

想那花草樹木都要凋零啊

唯恐美人也將有暮年到來。

你為什麼不乘著壯年拋棄惡習啊

又為什麼不改變原來的法度?你若乘上駿馬而奔馳啊

那就來吧

請讓我為你帶路:古代的三王德行完美啊

眾多的賢臣在朝中輔助。

既有累累的花椒子

又有卷卷的桂樹皮啊

豈祇是把蕙草和白芷編在一處?那堯舜是多麼光明正大啊

44已遵循正道而走上了治國的坦途。

架與紂是那樣猖狂放肆啊

他們祇因走上邪路而難以舉步。

那些結黨營私之徒苟且偷安啊

使國家的前途暗淡艱險。

我豈怕自身遭殃啊

怕祇怕王朝敗落就像大車倒翻!

我前前後後奔走照料啊

追隨看前王的足跡不斜不偏。

君王不體察我的本心啊

反而聽信說言對我怒火如燃。

我本知直言倉招來禍殃啊

想克制又怎能不聲不響。

上天可以為我作證啊

我這樣做的緣故全是為了君王。

當初他已與我說走啊

後來卻翻悔另有它想。

45我早已不怕被離棄啊

傷心的是君王反復無常。

我已經培養了許多畝春蘭啊

又種植秋蕙畝數也不少。

分壟栽培留夷和揭車啊

還套種了杜衡與芷草。

希望它們枝高葉茂啊

但願到時候我將會收穫豐饒。

它們枝枯葉落倒不必悲傷啊

可悲的是這麼多香草變成了惡草。

眾小人爭權奪利貪婪成性啊裝滿了腰包還貪求不已。

對己寬容卻猜疑他人啊。

都勾心鬥角兩滿懷妒忌奔走追逐權勢和財富啊

這不是我急於追求的東西。

老年慢慢牠就要到來啊

46怕的是美名未能樹立。

早晨我吮飲木蘭花的清露啊

晚上又服食秋菊的花瓣。

祇要我的情操確實美好而專一啊長久的饑餓憔悴又何必悲嘆。

採來香木的根株繫上白芷啊

又把薛荔的花心聯成一串。

拿起菌桂再編上蕙草啊

搓成長長的胡繩花索圭在下邊。

我效法那前代的賢人啊

不作世俗的打扮。

雖不合今人的心意啊

我願遵循彭咸遺留的規範。

深深地嘆息看擦拭眼淚啊

我哀傷人們的生活多災多難。

我祇因為熱愛美德並以之約束自己啊

卻旱晨受到責罵

晚上又被罷官。

47這既是因為我以蕙草為佩飾啊

又加上我採了白芷精心編連。

祇要是我衷心喜愛的事啊

縱然為它死上多次也不後悔半點。

恨祇恨君王太糊塗啊

人們的心意他絲不察驗。

賤人們嫉妒我的美貌啊

造謠誣蔑我善於淫亂。

世俗的人本會投機取巧啊

違背了規矩把措施改變。

背棄正道而追求邪曲啊

.爭著苟合求容反以為符合常規。

煩悶苦惱

我深深地惆悵啊

獨有我在此時遭受窮困命運多舛。

寧肯即刻死亡魂離魄散啊

我也不能把小人的醜態來現!

雄鷹猛雕不與燕雀為伍啊

48自古以來理所當然。

方和圓怎能含在一起啊

哪有志趣各異的人能彼此相安?心靈受屈精神壓抑啊

強忍指責把侮辱承擔。

堅守清白為直道而死啊

這本為而代聖賢所稱贊。

後悔選擇道路未曾細察啊

徘徊不進我將要回還。

掉轉我的車回到原來的道路啊

趁看在迷途上還沒走遠。

遛我的馬漫步在生有蘭草的水邊啊

又奔向長著椒樹的小山休息留連。

接近君王不成反遭責難啊

祇好退回去重修德行以償宿願。

用菱葉與荷葉製成上衣啊

又採集荷花瓣做成了裝。

參考資料 http://bbs3.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cl92/M.947832101.A/M.1031279552.W.html

文章標籤

qaz10140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騷

文藝詩集篇

請問......大江東去

通常用來形容誰?
如果你的「大江東去」是指余光中所作的詩

從前三行看來「大江東去」是在形容李白捉月。

「赤壁下

人吊髯蘇猶似髯蘇在吊古 」這句則是形容蘇軾於赤壁下憑弔古人。

「該讓我曳著離騷  嫋嫋的離騷曳我歸去  汩羅

採石磯之間讓我游泳  讓不朽的大江為我滌罪  冰肌的江水祝我永生」這五行則是描述當年屈原懷才不遇

投汨羅江自殺。

大江東去-----余光中大江東去

浪濤騰躍成千古 太陽升火

月亮沉珠 哪一波是捉月人? 哪一浪是溺水的大夫? 赤壁下

人吊髯蘇猶似髯蘇在吊古 聽

魚龍東去

擾擾多少水族 當我老去

千尺白髮飄 該讓我曳著離騷 嫋嫋的離騷曳我歸去 汩羅

採石磯之間讓我游泳 讓不朽的大江為我滌罪 冰肌的江水祝我永生 恰似母親的手指

孩時 呵癢輕輕

那樣的觸覺 大江東去

千唇千靨是母親 舔

我輕輕

我輕輕 親親

我赤裸之身 仰泳的姿態是吮吸的資態 源源不絕五千載的灌溉 永不斷奶的聖液這乳房 每一滴

都甘美也都悲辛 每一滴都從崑崙山頂 風裏霜裏和霧裏 幕 曠曠神話裏走來 大江東去

龍 平媒 向太陽 龍尾黃昏

龍首探入晨光 龍鱗翻動歷史

一鱗鱗 一頁頁

滾不盡的水聲 勝者敗敗者勝高低同樣是浪潮 浮亦永恒沉亦永恒 順是永恒逆是永恒 俯泳仰泳都必須追隨 大江東去

枕下終夜是江聲 側左

滔滔在左耳 側右

滔滔在右頰 側側轉轉 揮刀不斷 失眠的人頭枕三峽 參考資料 余光中 詩選http://home.kimo.com.tw/chaospoems/ykz/46.htm

文章標籤

qaz10140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騷

簡析判斷「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用典

 「用典」是古典詩詞常見的表現方式。

「靈均標致高如許

憶生平既紉蘭佩

更懷椒醑」用「屈原」的典故

請問如何簡析判斷?  
原詞如下:宋劉克莊〈賀新郎 端午〉深院榴花吐。

畫簾開、綀衣紈扇

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誇結束

新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遊人觀渡。

老大難逢場慵作戲

任陌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

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繼紉蘭佩

更懷椒糈。

誰信騷魂千載後

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當年醉死差無苦。

聊一笑

吊千古簡析判斷: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繼紉蘭佩

更懷椒糈。

由下列各點可看出是說屈原1、屈原字「靈均」。

所引之典皆出於《楚辭‧離騷》2、紉

有綴結、佩戴之意。

《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

」3、糈

祭祀神的精米。

《楚辭‧離騷》「巫咸將夕降兮

懷椒糈而要之。

」由原詞之標題與內容

皆可看出。

參考資料 me 《楚辭》

文章標籤

qaz10140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騷

請問金聖嘆列的六大才子書分別是...

請問金聖嘆列的六大才子書是哪六本???六大才子書分別是...
莊子

離騷

史記

杜詩

水滸傳

西廂記這題很多人問

用關鍵字查詢一下吧!

參考資料 me

文章標籤

qaz10140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騷

蘇打綠- 小情歌的意境和感想

痾... 我聽了好幾次蘇打綠的小情歌想知道聽過這首的的人 覺得它的意境再表達什麼還有聽過有什麼感想
這是所謂被詩化過的歌詞...讓我們逐字逐句來探討 ...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 唱著人們心腸的曲折「心腸」的曲折? 若是遭遇到聚散的仳離 應是心境的曲折會較好吧?我想我很快樂 當有你的溫熱 腳邊的空氣轉了此句應是倒裝----當有你的溫熱 我想我很快樂 原來為心腸曲折 卻又突然感到快樂為何空氣是腳邊的? 空氣是轉變得怎麼了? 變得熱情了嗎?到此卻戛然而止  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 唱著我們心頭的白鴿寫作的『用典』 象徵性的符號白鴿在二戰之後一直用來借代「和平」就算引申為明鏡止水的心靈 也是稍稍顯得牽強有種純粹套用詞語以及純講求用韻和諧之嫌我想我很適合 當一個歌頌者 青春在風中飄著青春是這與前後歌詞以及曲的風格風馬牛不相及的詞不談情不談愛不談感動 請問青春是否也是被濫用的詞之一?要歌誦的究竟是愛情還是青春?你知道 就算大雨讓整座城市顛倒 我會給你懷抱這裡敘事的主角突然從「我們」變成「我」對「你」的對話 有點突兀懷抱拉長尾音 卻在小節的第一個重拍後接「受不了」給你懷抱卻抱得受不了?受不了 看見你背影來到 寫下我 度秒如年難捱的離騷背影是一個象徵性的名詞? 不然要如何「看見背影來到」?此處應是情人相聚的歡欣才對 卻又馬上要寫下離騷「離騷」是一個相當值得討論的詞語由原來的典故來說 屈原以先敘述自己身世 不受重用 浮雲蔽日 遭受讒陷 表明愛國情操以及對未來探索的長篇抒情詩 而離騷本身的意思是「遭遇到的憂愁」既然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 又為何要在其中顯現如此的憂悽呢?家國之思與此情氛對比 是否又顯得太沉重?就算整個世界被寂寞綁票 我也不會奔跑綁票如此現代化的名詞出現是否又破壞了「白鴿」、「歌誦」、「離騷」所營造的古典意境?檢視圖片又 為什麼不會奔跑呢? 因為要給心愛的人在寂寞世界的懷抱? 逃不了 最後誰也都蒼老 寫下我 時間和琴聲交錯的城堡原來是逃不了 畢竟寂寞是誰都逃不掉的但作者是這個世界的歌誦者 如果適合當歌誦者的也逃不了寂寞的侵擾那又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悲慘世界呢?最後 只好寫下時間與琴聲交錯的...........................................城堡?離騷與城堡 東方與西洋典型的象徵意義既然上一段要寫下離騷 又如何筆寫下一座城堡?所有所有的疑問 他都沒有給我們答覆可能你要說 對於歌詞本來就應該不求甚解只求意境但這一切的牽強附會與強用韻字 是否粗糙到有點令人咋舌並且整體世界觀前後完全不同 每段之間也沒有共鳴通篇不提一個「愛」字但在「很快樂有你的溫熱」、「我會給你懷抱」兩句以外並沒有透露很大成分的愛情元素在其中 又怎麼能說得上是情歌呢?聽說他是在十分鐘以內寫下這首詞整體看來也相當有這麼可能 畢竟很多詞語是未經雕琢的詩人大量運用轉化的修辭 但也是要有根據的有者會令人拍案叫絕 有者卻只是毫無關聯如果你認為是「無理而妙」 那麼就是個人對藝術的觀感不同但我是覺得有點過頭了的確跟平常浮濫的歌詞有所不同 但我覺得有點弄巧成拙了說到底我並不討厭這個團體 也滿喜歡這首歌的他的旋律與嗓音整體而言 營造的氛圍是很清靈但是大家一味的捧著叫好 好像有點淪於無謂的崇拜了?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討論如果要反駁我的看法 請提出比較persuasive的說法畢竟每個人看法不同 希望不要有「反正聽起來就是很讚」這種說法...謝謝指教

文章標籤

qaz10140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騷

風.雅.頌的差別

請問風.雅.頌的差別請問風.雅.頌的差別
一、音樂對《詩經》、《楚辭》文體形式的影響《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裏面包括《風》、《雅》、《頌》三大部分。

關於《風》、《雅》、《頌》如何分類

現存的先秦文獻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

《毛詩序》說:“《風》

風(諷)也

教也。

風以動之

教以化之。

”“《雅》者

正也

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

”“《頌》者

美盛德之形容

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

”顯然

這是漢儒以政治教化的觀點所進行的解釋

並不符合《詩經》的本來面貌。

孔子曾說過:“吾自衛返魯

然後樂正

《雅》、《頌》各得其所。

”(《論語》)以此

知《雅》、《頌》之名原本不是詩體的名稱

而是音樂的名稱。

所以

至唐代孔穎達作《毛詩正義》

就重新指出《風》、《雅》、《頌》的音樂性質。

他說:“詩各有體

體各有聲

大師聽聲得情

知其本義。

……然則《風》、《雅》、《頌》者

詩篇之異體。

”孔穎達的這一說法

得到了後世的廣泛認同。

後人結合《詩經》本身的內容特點

大都認為《風》、《雅》、《頌》屬於音樂分類

其中《風》屬於地方之樂

《雅》屬於朝廷之樂

《頌》屬於宗廟之樂。

《詩經》與音樂的關係

在此認識中進一步得到了強化。

但是

由於人們只是把《風》、《雅》、《頌》看成是音樂上的分類

由於我們已經不可能重新耳聞目睹先秦古樂

所以

學者們在為此而感到遺憾的同時

並沒有在《詩經》的文學形式與音樂的關係問題上做進一步思考

在這方面

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們重新來做。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

音樂與《詩經》的關係

並不僅僅表現在《風》、《雅》、《頌》的樂調方面

同時也表現在文學語言的形式方面。

可以說

正因為有了不同的樂調

才會有《風》、《雅》、《頌》這三種詩歌在語言形式上的巨大差別。

音樂對《風》、《雅》、《頌》語言形式上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從章法上來看

《周頌》裏的詩

幾乎都以單章的形式出現。

而《雅》詩幾乎都由多章構成

每一章的句子都很完整

而且每一章的篇幅都比較長。

《風》詩雖然也由多章構成

但是大多數《風》詩的章節數都少於《雅》詩

每一章的篇幅也較《雅》詩要短。

這種分章或不分章

每章句子有多有少的現象

顯然都是由《風》、《雅》、《頌》這三種不同的音樂演唱體系決定的。

再從文辭的角度來看

《周頌》裏的詩句有相當數量都不整齊

詞語也不夠文雅

但是大多數卻非常古奧。

而雅詩的句子則非常整齊規範

詞語也特別典雅

有一種雍容華貴的氣象。

《風》詩的句子參差錯落

輕靈活潑

通俗又是其語言的基本風格。

《風》、《雅》、《頌》在語言形式上的這種區別

音樂在裏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有什麼樣的樂調

就會有什麼樣的語言。

《禮記·樂記》雲:“大樂必易

大禮必簡。

”又曰:“《清廟》之瑟

朱弦而疏越

一倡而三歎

有遺音者也。

”孔穎達疏:“《清廟》

謂作樂歌《清廟》也。

朱弦

練朱弦

練則聲濁。

瑟底孔也。

畫疏之

使聲遲也。

發歌句也。

三歎

三人從歎之也。

”由此可知

像《周頌·清廟》這樣的詩之所以單章而又簡短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宗廟音樂本身所追求的風格就是簡單、遲緩、凝重、肅穆。

簡單

就不須長詩來配樂;遲緩

對語言本身的節奏要求就不會過高;凝重

要求詩的語言不能華麗;肅穆

則要求在緩慢遲重的演唱中再加入深沉的感歎式的合唱。

演唱《清廟》時的樂器也正好與之相配

“朱弦而疏越”。

由此而言

《清廟》之詩之所以是現在這樣的語言形式

音樂在其中的確起了重要作用。

而《雅》詩作為朝廷的正樂

承擔著與宗廟音樂不同的藝術功能。

它或者述民族之歷史

或者記國家之大事

或者談政教之得失

或者寫朝廷之儀典

篇幅的宏大

語言的典雅

章法的整齊

就必然成為雅樂對於詩歌語言的基本要求

尤其是對《大雅》的要求。

《風》詩的章法和語言特別近似於現在的流行歌曲的歌詞

最常見的情況是每首詩分成二至四段

每一段的句子數量都在三五句之間

結尾和開頭部分還往往呈現出重章反復的模式。

由此我們可以猜想

這些《風》詩最初本是來自世俗社會的“流行歌曲”

它所表現的是社會各階層的風俗風情

是社會各階層的通俗的歌唱。

它的章法形式和語言

正是在這種通俗歌唱發展過程中才形成的。

音樂對《詩經》中《風》、《雅》、《頌》語言形式的影響有時可能是主導性的

在這方面

我們過去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

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我們過去在研究《詩經》各體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方法之時

往往習慣於從作品的內容入手

認為是內容決定了形式

是先有了廟堂的歌功頌德的內容

自然就會有了《周頌》那種板滯凝重的語言形式。

其實事情並不那樣簡單

有時候實際的創作正好與此相反

不是內容決定形式

而是形式決定內容。

先有了宗廟音樂的規範

自然就會產生那樣的內容和語言

形式在這裏可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周頌》是這樣

《雅》詩和《風》詩中的許多詩篇的產生也是如此

這在《詩經》的文本中可以找到證明。

如當前的許多研究者都已經注意到

《詩經》中存在著許多固定的抒寫格式和套語

按口傳詩學的理論

這些固定的抒寫格式和套語之所以存在

正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口傳詩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形式技巧

這種技巧往往與音樂演唱的固定模式緊緊聯繫在一起

後世的歌唱者在創作中可以熟練地拿來套用。

也就是說

一個民族在早期詩歌長久的發展過程中

逐漸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音樂曲調和演唱程式

這些固定的音樂曲調和演唱程式

往往決定了一首詩的語言形式。

所謂“詩體既定

樂音既成

則後之作者各以舊俗。

”(《毛詩正義》卷一)說的正是這一道理。

音樂對《楚辭》文體的影響也是這樣。

與《詩經》有《風》、《雅》、《頌》的區別相類似

以屈原、宋玉為代表的《楚辭》也可以區分為《離騷》、《九章》、《九辯》類

《天問》類

《九歌》類

《招魂》類等四種類型。

如果說起與音樂的關係

最緊密的當數《九歌》和《招魂》。

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說:“《九歌》者

屈原之所作也。

昔楚國南郢之邑

沅湘之間

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樂舞鼓

以樂諸神

屈原放逐

竄伏其域

懷憂苦毒

愁思沸鬱

出見俗人祭祀之禮

歌舞之樂

其詞鄙陋。

因為作《九歌》之曲。

”以此

我們知《九歌》本為楚國的祭祀歌曲

詩樂舞三者緊密相聯而不可分離。

《招魂》向來有屈原作和宋玉作兩說

但無論哪種說法

都認為這首詩採用了民間招魂辭的形式

由招魂者用一種特殊的歌唱方式將一個人的魂招回。

這種形式

應該是歌與詩的結合

而沒有伴舞。

《離騷》與《九章》都是屈原個人的發憤抒情之作。

根據《離騷》後面的“亂”辭以及《九章》中的部分篇章

如《桔頌》等分析

這些作品也有很強的音樂性

可以吟唱

但是否在作者的創作初始就曾經配樂而歌

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

《九辯》為《宋玉》模仿《離騷》、《九章》之作

其配樂演唱的可能性比起《離騷》又小了些。

關於《天問》

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又說:“《天問》者

屈原之所作也。

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

故曰天問也。

屈原放逐

憂心愁悴

彷徨山澤

經歷陵陸

嗟號昊mín@①

仰天歎息

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

圖畫天地山川神靈

琦瑋譎詭

及古賢聖怪物行事。

周流罷倦

休息其下

仰見圖畫

因書其壁

呵而問之

以渫憤懣

舒瀉愁思。

”由此可知

《天問》這首詩

是不能歌唱的。

如此說來

《楚辭》中上述四種類型作品的分別

和音樂的親疏遠近關係就起了重要的作用。

再從詩體角度

我們也可以看清這種區別。

《九歌》與樂舞緊密結合

其中所有十一篇作品

基本句式都是一句詩中間有一個“兮”字

如“吉日兮辰良

穆將愉兮上皇”;“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操吳戈兮披犀甲

車錯轂兮短兵接”等。

《招魂》取自民間招魂詞的形式

全篇以招魂者呼喚所招之魂的方式寫來

其最突出的特點是詩中多用簡短的語句和鋪排式的句法

表示呼喊的語氣詞“些”字在這裏起了重要的作用。

如:“魂兮歸來!

去君之恒幹

何為乎四方些!

”“魂兮歸來

東方不可以托些。

長人千仞

惟魂是索些。

”《離騷》、《九章》、《九辯》同為屈原和宋玉的個體發憤抒情之作

詩的語言更適用於個人的口頭吟唱

其基本句式是每兩句為一組

在第一句的最後有一個“兮”字

如:“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惜誦以致憫兮

發憤以抒情”

“皇天平分四時兮

吾獨悲此凜秋。

”而《天問》則以四言為主

全詩以170多個問句組成

基本沒有一個語氣詞。

由此可見

音樂對楚辭語言形式的影響

與《詩經》是相同的。

這說明

儘管《詩經》、《楚辭》的音樂演唱方式後人已無法知道

但是音樂對它們的影響卻依然可見

如此說來

認真地分析《詩經》中《風》、《雅》、《頌》這三種類型詩歌以及《楚辭》中四種類型詩歌的音樂形式特點以及其在語言藝術中的表現和影響

是深化當前《詩經》和《楚辭》研究的一項重要的工作。

二、歌與誦:詩與賦的分途及音樂對漢代詩歌的影響在中國詩體的演變史上

漢代是一個重要的階段。

漢代詩歌體式演變的一個重要標誌

是賦這種介於詩與散文之間的文體的出現和五言詩與樂府詩的產生

這恰恰與音樂有著極大的關係。

為說這一問題

讓我們先從賦的演變開始談起。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不歌而誦謂之賦”。

這說明

歌與不歌

是詩與賦的一條重要區別或者說是根本區別。

那麼

這種“不歌而誦”的賦是如何產生的呢?按班固的話說

這與戰國時代的風氣有關

是從古詩中流變出來的。

本來

《詩經》中的詩都是可歌的

同時作為一種貴族的文化修養

在春秋以前所謂的“賦詩言志”也是當時的諸侯卿大夫用“詩”來交流思想的一種重要方式。

孔子說:“不學詩

無以言。

”《詩傳》中又說:“登高能賦

可以為大夫。

”指的都是這個意思。

但是到了戰國以後

由於“禮崩樂壞”

由於“聘問歌詠不行於列國”

所以產生了屈原這樣的賢人失志之賦。

班固的這段話的原文見於《漢書·藝文志》

非常重要

可惜的是過去人們往往都把它忽略了

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從音樂與詩歌的關係角度來考慮這一問題。

仔細想來

從屈原作《離騷》、《九章》和《天問》開始

配樂演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已經不再重要。

以後宋玉除了模仿屈原的作品而作《九辯》之外

又作了一系列以賦為名的作品

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等。

它們與《離騷》不同

已經完全不能歌唱。

正是這些以賦為名的作品的出現

標誌著中國詩歌體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並從詩中流變出一種新的文體——賦。

現在學者們大都認為

漢初詩歌的發展受楚國詩歌與音樂的影響非常之大。

這可以包括詩賦兩個方面的影響

學者們都有相關的論述。

但是幾乎所有的學者都把《楚辭》對漢代詩與賦的影響分開來談

說賦往往從宋玉開始

說詩則籠統地把屈原的所有作品包括在內。

其實如果從音樂與詩的關係的角度來看

同時參照班固的話

我們就會發現

無論是漢賦還是漢詩

都可以從屈原那裏找到根源

並且有比較分明的發展趨勢。

從賦的方面說

我們不能低估《離騷》、《九章》的影響。

這有兩個方面

第一是文體方面的影響。

我們知道

漢賦可以分為散體大賦和騷體賦兩種

其中騷體賦的源頭就是屈原的《離騷》。

第二是音樂方面的影響。

如班固所說

賦的文體特徵是“不歌而誦”

騷體賦既然從文體上受《離騷》的影響

我們推測從音樂上也應該受其影響

這反過來似乎也證明《離騷》、《九章》在屈原創作之初可能只是被用來口頭吟唱

並沒有配樂

所以後代的騷體賦無論從形式還是從表現方式上看都是對屈原作品的直接繼承。

從詩的方面說

我們說漢初詩歌受楚國詩歌的影響

主要應該指受《九歌》的影響。

這也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

我們說漢初的歌詩都是可唱的

而楚辭中直接冠以“歌”名的

只有《九歌》。

可見

漢初的歌詩首先繼承的就是《九歌》的“歌”的傳統。

其次

我們看漢初那些楚歌的語言形式

就會發現其句式特點也正好與《九歌》相同

都是一句詩中間有一個“兮”字

項羽、劉邦都是楚人

都曾有楚歌傳世

《垓下歌》、《大風歌》都是這樣的句式。

傳為高祖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十七章

有些篇章中沒有“兮”字在中間的句式

當代學者們卻都認為是班固在記錄時把它省掉了

原本也應該是如《九歌》樣中間有“兮”字的典型句式。

楚歌的這種句式

在西漢中期以後一直保存下來

成為漢代歌詩中的一種重要形式

如烏孫公主劉細君的《悲愁歌》、漢武帝劉徹的《匏子歌》、《秋風辭》等都是如此。

這說明

歌與誦不僅是歌詩與漢賦在文體上的區分

同時也說明

是否配樂可歌也是影響並左右漢代詩歌藝術發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影響漢初詩歌發展的重要因素。

非常有意思的是

當漢賦脫離了音樂演唱而走向獨立發展之路以後

它與詩的這種區別也逐漸被學者們認識到。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作《詩賦略》

明確地提出“不歌而誦謂之賦”

並把那些可以歌唱可以配樂的詩稱之為“歌詩”。

而漢代的詩

也就是“歌詩”之所以得到新的發展

又恰恰與新的音樂產生和異族音樂的輸入有關。

從現有的文獻材料來看

在漢代詩歌園地裏

最主要的歌詩類別有三種

一種是楚歌

一種是相和歌

一種是鼓吹鐃歌。

它們的分別

最初不是由於文體上的差異

而是由於不同的音樂樂調來源以及與之相關的演唱方式。

漢初詩歌以楚歌為主

一方面是由於楚歌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另一方面是因為漢代統治者對楚歌的偏愛。

劉邦本是楚人

漢初皇室貴族喜愛楚歌也是自然的。

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

隨著漢帝國的日益強大和民族大融合的形成

楚歌獨領風騷的局面不復存在。

漢武帝為了製造新的頌神曲

從全國各地搜集了大量的歌謠

還包括樂譜(“聲曲折”)

這在《漢書·藝文志》中有明確的記載。

同時

橫吹鼓吹的輸入

也為漢代歌詩形式的多樣化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鼓吹樂是在先秦鼓樂、吹樂以及軍中凱樂的基礎上

融彙北方少數民族的橫吹、鼓吹而形成的音樂。

《樂府詩集》卷十六引劉huán@②《定軍禮》雲:“鼓吹未知其始也

漢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

鳴笳以和簫聲

非八音也。

”“八音”是對中國古代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樂器的總稱。

此處言非“八音”

正是指異族音樂而言。

據班固《漢書·敘傳》:“始皇之末

班壹避地樓煩

致馬牛羊數千群。

值漢初定

與民無禁

當孝惠、高後時

以財雄邊

出入弋獵

旌旗鼓吹。

”按樓煩屬中國北方遊牧民族

精騎善射。

馬上鼓吹

以簫笳為主

正是其民族音樂特色。

《樂府詩集》卷二十一又雲:“橫吹曲

其始亦謂之鼓吹

馬上奏之

蓋軍中之樂也。

北狄諸國

皆馬上作樂

故自漢以來

北狄樂總歸鼓吹署。

……橫吹有雙角

即胡樂也。

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

傳其法於西京

唯得《摩訶兜勒》一曲。

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節

乘輿以為武樂。

”以此

知異族音樂輸入之後

朝廷甚至有專門負責掌管的“鼓吹署”。

這種新樂的樂器以中原之鐃、鼓與北狄西域諸國的鳴笳、簫與胡角為主。

因而

它與先秦的鼓樂與吹樂不同

與以絲竹為主的相和諸調在風格上判然有別。

對此

晉人陸機的《鼓吹賦》曾有過生動的描述。

而相和歌作為漢樂府中的主要藝術形式

它的主要藝術特徵最初也表現在音樂方面。

《宋書·樂志》雲:“凡樂章古詞

今之存者

並漢世街陌謠謳

《江南可採蓮》、《烏生十五子》、《白頭吟》之屬是也。

”《晉書·樂志》也說:“《相和》

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

執節者歌。

”分析這兩句話的意思我們可知

第一

這裏所說的《江南可採蓮》、《烏生十五子》、《白頭吟》

最早屬於漢世的“街陌謠謳”

第二

這些歌曲在當時屬於“相和”曲一類

而這一類曲子的基本演唱方式是“絲竹更相和

執節者歌。

”以後進一步發展

則演變成相和諸調

如相和六引、平調曲、清調曲、楚調曲、瑟調曲以及大麯等複雜的形式。

楚歌、鼓吹鐃歌和相和歌這三種漢代主要的歌詩演唱形式

也影響漢代歌詩的語言形式發展。

楚歌產生的比較早

來源比較單一

其語言形式基本上沿襲了《九歌》。

鼓吹曲受北方和西域少數民族歌曲的影響

其語言形式與楚歌完全不同。

其代表作為《漢鼓吹鐃歌》十八曲

全為雜言。

而相和諸調雖然也以雜言居多

卻出現了許多整齊的五言詩

如《江南可採蓮》、《君子行》、《陌上桑》、《白頭吟》等等。

由此可見

音樂對漢代詩歌語言形式的影響

同樣是巨大的。

從《詩經》中《風》、《雅》、《頌》的區別到漢代詩賦的分流以及楚歌、鐃歌與相和歌的產生

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對先秦兩漢詩歌語言形式的影響之大。

限於篇幅

本文在這裏不能就有關問題做詳細展開式的論述

而主要是想提出這一問題以引起學界的充分關注。

我以為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研究角度變換問題

而是一個關係到如何重新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本質問題。

試想

如果我們把詩歌不再看成是一種單純的語言的藝術

而是與音樂密不可分的複合型藝術

那麼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下以往的中國詩歌研究

就會發現明顯的不足。

所以我以為

認真地研究中國詩歌與音樂的關係

是深化當前中國詩歌研究的重要方面

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字形檔未存字注釋:@①原字為曰下加文@②原字為王加(虍下加鬲)加犬 參考資料 http://dev.19xz.com/soft/40162.htm

qaz10140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騷

好聽的歌~中國風.古代詞.....

雖然是很死的問題~不過小弟聽歌 已經快被這類的歌聽爛了~~不過每每聽到沒聽過的好歌~心理幒是有種特別的感覺~喜望有人能提供!請不要去複製網站的~還有別人的答案~我想要的是各位大大親自聽過的好歌!給各位一些範例~:仙劍一.三的原聲帶.少年楊家將原聲帶二十年.少年情.紅顏.美人肩.兵馬亂....等等都是我聽過的好歌我相信一定還有我沒聽過的類似歌~希望大大能提供TANK.周杰倫...等等著名歌手的歌就不用了我都找過了~能往內地方面的歌找找我發現的歌很多都不在台灣做過宣傳的歌手唱的~當然如果還有你覺得真的好聽~且非主打~也能提供給我~3Q
版大您好:我只知道幾首

介紹給您 ~灰色 - 離騷(灰色又名灰灰

是大陸非主流的網路歌手。

離騷這首歌我每天一定會聽

因為我以一個有夫之婦的身份愛上了一小我十九歲的大男孩

我們認識了六年

他明年將於電機系博士班畢業

為了他的前途

我忍痛割捨了這份愛

這是我送他的最後一首歌

您可以在 Youtube 上看到我對他的留言...

到如今我仍不知他是否曾經愛過我.....)賈卿卿 - 愛瀰漫嗎賈卿卿 - 心淪陷 (這首很奇怪

歌手都打賈卿卿

但唱的卻是男生的聲音

所以歌手不知道是誰...)關正傑 -萬水千山縱橫(國語)紅布條、李悅君 - 遠方(梁山伯與祝英台主題曲)何潤東 - 雙飛(梁山伯與祝英台片尾曲)(這部戲我有看

非常好看!

)南合文鬥 - 陪君醉笑三千場南合文鬥 - 讓淚化作相思雨孫楠、韓紅 - 美麗的神話郝雷 - 紅燭光胡楊林 - 煙花翩翩儲蘭蘭、鄭源 - 寒江雪紡歌(歌手不明 ~有人說是一位叫〝天天〞的歌手

翻唱於日本曲

而且是日本動畫

像謎一樣的一首歌)瑩瑩 - 雪滿樓童麗 - 煙花三月黃鶯鶯、關正傑 - 倆忘煙水裡(好久以前的歌)刀郎 - 世界如此寂寞刀郎 - 披著羊皮的狼刀郎 - 駝鈴刀郎 -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刀郎 -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其實刀郎的歌不算是非常道地的中國風

但我就是喜歡他那滄桑的嗓音

尤其那首批著羊皮的狼

我百聽不厭 ~)~ 不好意思

我只知道這幾首

希望版大也會喜歡 ~

文章標籤

qaz10140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騷

請問一首歌..歌詞

文章標籤

qaz10140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